展览时间
  • 2023年11月15日 - 17日
展会公众号

扫一扫关注长三角
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

展会小程序

线上科交汇

展商风采 | 每台CT背后的一串串感动,“硬核”科技赋能抗疫一线

(来源:新民晚报 )

2020/03/11
图说:工程师通宵达旦完成方舱CT装机 采访对象供图(下同)

  抗击疫情前线十万火急!CT是新冠肺炎治疗诊断的重要科技支撑。然而,CT又是上千个精密零件组成的高精尖医疗器械,从武汉各定点医院,到火神山医院,再到各方舱医院,短短一个月之内,数百台CT安装到位,每日筛查成千上万个患者……

  这本是一项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:一支由工程师、生产工人、销售人员、仓管员、物流司机等各个工种组成的庞大后援团,让从未出现过的高端CT“大集结”,奇迹成真!他们中的大多数,来自上海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;他们有召唤、“玩命干”,不气馁,在疫情最严重的地区,为一日日转晴的疫情防控,写就了自己的无悔传奇。

图说:联影上海总部全力保障前方设备供应

图说:武昌方舱医院,穿上厚重的防护服,联影工程师在严冬里作业仍热得满身大汗,连护目镜都蒙上了水雾

坐标武汉

  “勇士召集令”,在一家科技企业的工作群里,在以往都是忙了一年最可以歇歇的春节假期里,这五个字,火热跳动!毫不犹豫,徐志第成为第一个到达武汉的联影“勇士”。“我是武汉人,在联影成都公司工作,年前回上海本部开会,计划和妻子分头回汉,在故乡会合过年。”这位即将迎来第一个宝宝的35岁准爸爸,原本对这个新年有着特别不一样的绚丽憧憬。

  当他1月21日真正踏进武汉,一切都不在想象之中。“1月中下旬开始,来自武汉的各种消息传来,我和妻子商量着特殊时期,还是呆在成都安安稳稳的吧。”正在这时,他收到了公司的“召集令”,希望有员工可以深入武汉,紧急安装驰援湖北的CT设备。“从虹桥火车站出发时,我跑遍周边的药店,一个口罩也没有了。上了火车才发现,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乘客戴着口罩。”

  到了汉口火车站,下车者寥寥。这里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不到1公里,徐志第笑称自己就像“裸奔”回来的。“汉口火车站我很熟悉,今天却很陌生,心里慌乱得很。很担心一路上碰到了什么人,自己是不是已经被感染,会不会再传染给家人。”于是,一回到家就钻进房间,自我隔离起来。第二天接到CT装机任务,带好个人物品,他奔向汉口医院,至今也没有回过家。

  汉口医院是武汉市的第一批定点医院。1月23日走进医院大门,徐志第恍惚进入了另一个世界。“只有躲在厚厚的防护衣里,内心才稍有安全感。”CT装机是个精密度很高的技术活,整机水平误差要小于1毫米,扫描病床角度差也不能大于1毫米。穿着防护服来完成,干了十几年一线工程师的他,从没经历过。

  “身体被防护服裹得又紧又闷,手下没有感觉了,拧螺丝,调轴距,找水平,都迟钝了。”为了尽快安装,徐志第和同事们进一次就现场连轴转。装配完一台机器,脱下防护服才发现,“除了防护服,里面所有的衣服全部湿透。就连最不吸水的绒衫,都能拧出水来。”

图说:联影在武汉市第七医院紧张装机

图说:联影上海总部全力保障前方设备供应

“火神山”神速

  34000平方米、1000张病床、10天建成……1月30日傍晚,在全中国目光最聚焦的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,在5000万“云监工”的热切“监督”下,一组印有联影LOGO的集装箱从大卡车上被吊装进了“火神山”,成为进驻火神山的首批大型医疗设备。当晚,三台联影CT即可开箱安装,而扫描间隔墙刚砌到一人高。

  医院尚未封顶,大型高端医疗设备就已进驻,这是首次。对于彻底打破了CT、核磁共振等高端医疗器械国际垄断的联影来说,“第一次”从不是不可逾越。为了驰援这项十万火急的战“疫”工程,联影紧急成立了覆盖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物流、服务、临床培训及武汉分公司“全国健康安全应急指挥总部”,加码人力物力,并按照2月1日交付的 “死命令”倒推时间, “挤干海绵里的最后一滴水”——应对这批设备,平日里需8-10天的生产用时,仅用时4天;过去耗时2天的运输,压缩至16小时。

  在最后的36小时内,来自全国各地的联影工程师火速集结成“火神山勇士队”,必须完成3台,以往一台需4天才能完成的CT安装调试。从新疆伊犁赶赴武汉的王弘斌,就是其中一员。由于工期紧,现场环境复杂,为了保证设备能按时交付,王弘斌和他的15位同事分成了三个小组三班倒,24小时不停歇。 “工作一旦开始,完成前不会再停下。”作为组长的他,甚至连换岗的间隙时间都会充分利用,最多连续工作了30个小时。

  同样加入了“火神山勇士队”的徐志第,在最紧张忙碌的时刻,也正在经历着人生的“至暗时刻”。那天武汉降温,室内室外冷得像个冰窖,他接到了武汉舅舅的电话。“我舅舅和舅妈都疑似感染了新冠病毒,无法确诊,没有床位,只能回家等……”网上的那些坏消息,一下子都发生在亲人身上,他整个人像坠入谷底。“我为他们做不了什么,只想安装CT能快一秒,就是一秒。能快一秒,就仿佛能救他们似的。”顾不上初具雏形的设备间,粉尘铺天盖脸,轰隆隆的机械声不绝于耳;顾不上仅40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容纳着水电、防护等各类施工人员近30人,徐志第和同事们一道,在异常复杂的条件下,与时间赛跑。

  在持续鏖战36小时后,距离交付仅剩下最后的调试工作。看着一夜之间,CT就位、设备间面貌一新,徐志第紧绷着的心,稍微缓和下来。他拨通远在成都的妻子的电话,听着电话那头熟悉又亲切的声音;他按下内心所有的焦虑和悲伤,和妻子打趣道,“我去火神山工地找个摄像头,在前面晃一晃。看看能不能在云直播中,认出你老公……”

方舱CT“有血有肉”

  随着疫情发展,武汉开始紧急建立多个方舱医院。这里是疫情防控的“希望之舱”,让近万名轻症患者得到及时的集中收治,不必焦急徘徊在医院门外……由于方舱医院大多是临时性场地,对CT设备的环境适应性、扫描效率和稳定性、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。如何让CT快速适配于非医用场地,提供高效诊断,并在扫描时避免交叉感染?联影第一时间启动并迅速完成了“方舱CT”的研发与生产发货。截至目前,联影已经向武汉捐赠了价值5000万元的方舱CT。

  独立于医院的“箱体式”设计,占地面积小,快速拆装,插上电就能用……方舱CT就像是一个“应急放射科”,包含了独立扫描间、操作间、紫外线消毒装置等一系列必备设施。王弘斌记得,去方舱医院安装CT那阵子,“天下着大雪,有的工程师就冒着大雪去调试设备。有时候工作太忙太累没有时间回住处休息,很多人躺在工作间的椅子上,就睡着了。”有一次,为了解决大型设备进驻科室的最后100米,12人的装配组滴水未进奋战12小时,砸了一堵墙,砍了一棵树,拖了一辆车……

  终于,2月16日午后,大雪初霁、晴空如洗下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江汉方舱医院,启用了联影方舱CT“应急放射科”,当天即完成近200例患者扫描。之后,伴随着方舱CT在洪山体育馆、汉阳国际博览中心、塔子湖体育中心等十多个方舱医院陆续启用,而每一位工程师也从初到武汉时的内心慌张,到为一个又一个紧急任务”急到上火“,再到分别收获着各自的感动与自豪。

  在许多人眼里,身穿防护服的英雄逆行,让人无比动容。殊不知,防护服里的一位位“无颜英雄”,也常被防护镜外的世界,感动到泪目!王弘斌记得,一次方舱医院装机收尾时,一位40多岁的患者走了过来,和他搭话,“昨天晚上看你就在装这个设备,装了一个通宵,快装好了吗?”他看着患者马上回答,“这就装好了,今天下午就可以使用了。” 患者伸出了大拇指, “你们太辛苦了,为你们点赞!”

  那一刻,王弘斌觉得一切辛苦,值了!

静悄悄的战斗

  为了让每一台CT从生产到运送不耽搁一秒钟,后方的战斗没有硝烟,却同样紧张得透不过气来。除夕夜,联影工厂里却灯火通明。彼时全国仍有部分省市未拉响疫情防控一级响应的最终警报,而CT生产一线的机械齿轮已经全力传动,生产人员进入了极为紧张的加急生产状态。

  随着疫情迅猛而至,全国CT、DR等影像设备全面“告急”,眼看工厂接到大批生产任务,不少同事临时取消了期盼已久的旅行计划、退掉早早定好的机票、火车票,甚至有人是在回乡途中调头折返, “应急生产小队”成立。在人手极其短缺的条件下,小队启动两班倒24小时轮班生产,以有限的人力,应对骤增的生产需求。

  几乎无需动员,只需群里一条微信的召唤,就有许许多多员工,自发返工返岗。为了能早一点回到生产线上,老家在四川泸州古蔺县的王蔺,一到家就为回沪奔忙。可是,五次出村都无功而返。前两次好不容易买上了机票,却在去机场的路上碰到各村封闭,没能赶上飞机,前后损失了1000多元。最后一次,他徒步四五个小时翻越了一座大山,才绕道搭乘上朋友的车,成功归来。“要知道四川的山,又大又深,幸亏我是退伍军人,翻山越岭的体力还在。”

  而家住上海的员工,这个春节更是“不着家”。负责物流的一线员工郁婧琼,为了将一台台设备安全按时运往武汉指定医院,每天要打掉数百通电话。找司机,过道口,开证明,四处沟通协调,同样的解释,得不厌其烦地说上百遍;为了接一位工程师去武汉,打当地市长热线、再找到公安局、再找到防疫指挥部沟通,同时派人连夜驱车几百公里去高速路口守着,最后才顺利将工程师送到武汉,完成方舱CT屏蔽房的搭建……

  “想想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,只要能做好自己的工作,让医疗设备早一点到达现场,我这些都不算什么。”

  

  【记者手记】

  从年前至今,300多台联影设备马不停蹄冲上抗疫前线,协助医生筑起了狙击病毒的高科技城墙。围绕着每一台设备的每一个岗位,从每一级主管到每一位一线职工,联影CT人几乎全部三班倒,哪里人手不够,就有别的岗位同事来顶上。短短一个多月,几乎所有员工都像是干了一年的活,而这种工作强度还将继续……在他们心中,“虽然,我们也会疲惫、也会累、也有家人要照顾。但大难不等人,能不能把设备生产出来尽快运往前线,这是我们唯一的顾虑。”

文章来演:新民晚报

;